今天,中国和美国的量子领域正在疯狂。最重要的一点是,昨晚,英伟达正式推出NVQLink,突然进军量子技术圈。更为巧合的是,在日本新制定的“十五五规划”中,量子技术直接被置于六大未来产业的首位。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未来十年,量子技术将成为引领未来全球技术变革的关键力量,当然也将参与大国之间的重大技术竞争。
有些人可能想知道量子技术是否一直都在实验室里。为什么突然成为投资点?事实上,如果你看看最近发生的事件,你就会发现这个行业已经悄然走到了从实验室到商业应用的关键十字路口。尤其是NVIDIA的此举,将直接加快产业化的速度。
首先我们来谈谈英格威达迪(Ingwayda di)d. NVQLink是NVIDIA在GTC2025大会上宣布的一种开放系统架构。简而言之,您可以将量子处理器连接到您自己的 GPU 超级计算机。不要低估这种联系。迄今为止,量子计算机的最大问题是“啁啾”,即使环境噪声很小,并且计算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也会出现错误。在 GPU 的帮助下,现在可以实时纠正错误并共享复杂的控制任务。黄仁勋说,这是“量子时代的罗塞塔石碑”,一点也不夸张。更重要的是,已有17家量子公司和9家美国国家实验室表示希望使用该技术,甚至能源部也对此表示认可。这个生态话题来得突然。
如果我们看看我们的内部行为,我们远没有被抛在后面。 “十五五”规划将量子技术直接置于未来产业的C位。目标是ver你清楚。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将其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们实际上正在陆续实施。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屯量子公司刚刚推出了全球首个四通道单光子探测器,这是量子通信的核心部件。中国移动更是积极主动,推出“点亮百城”计划,将量子测试网络拓展至全国31个省市。还在合肥完成了30公里量子加密通话,解决了量子网络与通信网络融合的传统动作问题。在过去,这些事情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但现在它们正在爆发,证明这个行业即将真正起飞。我国量子科技产业规模:可能有些人还觉得抽象,那么我们来看看用数据说话。普华中科院预测,到2025年,全球量子技术市场将超过61亿美元,中国市场将达到115.6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高于整个地球的量子规模增长率。 30%的增长率意味着这是一片蓝海。而这仅仅是开始。产业证券分析认为,未来量子计算能够解决的问题都是困难的;例如,模拟分子结构可以帮助制药公司加速新药的研发,优化物流路线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甚至提高AI的计算能力。这些都是万亿级的市场。
技术优势集中在三个关键领域: • 量子通信:中国在QKD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全长4600公里的京沪干线建成墨子卫星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产业链覆盖核心设备(国盾量子)、网络解决方案(中国信息)、终端应用(吉大正元)全链条。 ・量子计算:超导路线以本源量子、国盾量子为代表。后者于2025年9月获得中国电信量子集团的280位超导计算机订单(价值6300万元)。光量子路线中科大以国创为首,其量子测控系统在合肥研究院使用。 • 量子测量:西部超导的高灵敏度磁力仪和禾信仪器的原子钟芯片正在进入轨道交通和资源勘探领域,推动行业从单一的科研仪器向多样化的工业传感器拓展。
那么如何找到产业链中最可靠的环节呢?只是就像20年前我投资互联网的时候,最初是靠卖服务器、建网站赚钱的。现在投资量子技术,首先要抓住“卖水者”:与量子计算机密不可分的核心硬件。首先要注意的是稀释冰箱。这是一台量子计算机“空调”,它是一台超级空调,它可以将温度降低到几乎绝对为零(-273摄氏度)。量子位在室温下根本不起作用,需要创建超冷环境。这个市场曾经由芬兰的Bluefors和英国的Oxford Instruments主导,几乎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开始,欧洲和美国也将实施禁运。但幸运的是,国内企业已经迎头赶上。国盾量子和禾信仪器(将被梁溪科技收购)的产品已与国外领先企业看齐最低冷却温度方面,但产量略低,足以满足当前需求。据Photon Box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全球稀释冰箱市场预计将升至194亿美元,中国也预计将达到54亿美元。这波国产替代带来的好处肯定会体现出来。
二是测控系统。如果说稀释冰箱是一台“空调”,那么测控系统就是量子计算机的“手脚”,负责向量子比特发出指令并读取计算结果。如果没有这一点,量子计算机就只是门面而已。据国金证券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7.4亿美元,随着量子比特数量从数百增加到数万,对测控系统的技术要求也将提高。其价值也会相应增加。国家国盾量子和本源量子能够生产支持500到1000个量子比特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与国外是德科技处于同一水平,不存在代差。这在高端制造中并不容易。
有几家代表性企业值得重点关注。首先是国盾量子,国内量子技术的绝对领先者。 2025年上半年,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3.92%,量子通信也增长28.1%。这个增长率表明该业务确实正在起飞。除了制造硬件外,它还深度参与合肥超大规模融合计算中心,并与中国电信合作销售量子设备。仅这个订单就带来了7.7亿美元的收入。目前,国家广域量子基地二期工程ckbone已经到来,QKD(量子密钥分发)仍在向小型化、芯片化方向发展。公司三大板块都能产生共振,长期来看非常稳定。然后就是禾信仪器,一家最初做质谱仪的公司。近期,其正在收购梁溪科技56%的股份。梁溪的手法不简单。 2024年国内稀释冰箱市场排名第一,份额达31%。一旦收购完成,华信计机将成为A股市场罕见的稀释冷却器标的,直接切入量子硬件核心。这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两家公司也计划上市。一是本源量子,其技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 “原悟空”超导量子计算机推出。我们的云平台有很多的接入,我们有成熟的产品比如比如计量控制系统、稀释制冷机,我们也接到国外的订单。另一个是国易量子,在离子阱路线上有优势,提供了国内第一个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并行的多种技术路径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此类独特公司的机会可能会出现。
此外,新安世纪、华工科技、吉大正元、格尔软件等相关概念股也具有量子产业布局、股票投资或核心技术方面的优势。建议关注后续政策更新及公司公告进行进一步分析。当然,每个人也应该意识到其中的风险。毕竟,量子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路径仍然不确定。超导体、离子陷阱和光子现在正在竞争,很难说谁会最终胜出。商业化进程也可能会缓慢r 比预期的要好。毕竟这是一项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
但话虽如此,所有真正的大机遇都在于这个“有一定风险,但方向明确”的领域。就像20年前投资互联网一样,没有人知道哪些公司会成功,但只要押对了方向,回报也不错。今天的量子技术类似于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未来改变世界新技术格局的巨大潜力。英伟达的加入、“十五五”规划的政治支持以及技术进步的密集涌现。这三个因素的结合铺平了道路。对于投资者来说,请认真思考“投资什么”而不是“是否投资”,了解稀释制冷机、计量控制系统等可靠性高的核心硬件s,寻找航线龙头股和细分领域龙头股。他们很可能从这场技术革命中受益。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量子技术的行业动态,包括广域量子骨干网络的建设进展以及本源量子的推出。有新消息将第一时间与您分享。市场正在迅速变化。持续监测宏观经济冲击、政策催化、产业进展等是必要的。识别风险、发现更多投资机会的系统如果您想尽快了解Gunar,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获取更专业、及时的投资策略: 注:文章中的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存在风险,投资需谨慎,需要独立研究判断后再做出决定。
特别提示:本文已上传并发布由作者“一号”发表,由网易自有媒体平台“网络”发表,仅代表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平台。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网易号是一个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的社交媒体平台。